傩戏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剧形式,被誉为“戏曲活化石”。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主要用于祭神跳鬼、驱瘟避疫。傩戏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到了宋代,傩仪受到民间歌舞和戏剧的影响,逐渐演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份。

一、傩戏的发展
傩戏,又称鬼戏,是咱们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那时候啊,人们为了驱除鬼神、瘟疫,就会举行这种神秘式。汉代以后,傩戏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不再仅仅是宗教仪式了。到了宋代前后,傩戏更是受到了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已经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戏剧形式了,有固定的剧目、角色和表演程式。傩戏者,会按照角色戴上彩绘的面具,俗称"脸子",然后分列为一未、二净、三生、四旦、六外、七贴旦、八小生等角色进行表演。
傩戏在发展过程中,还不断地吸收了各种文化元素。比如说,唐宋之际,道、释、儒就渗入了傩戏,使傩戏演变为具有多元宗教意识的复合体。这样一来呢,傩戏的内容就更加了,不仅有宗教鬼神的故事,还有历史故事、战争题材等等。

二、傩戏的历史发展概述
起源与早期:傩戏源于商州方相氏驱傩,汉代融娱人色彩。
发展转变:宋代受民间歌舞戏剧影响,衍变为酬神还愿傩戏。
明清兴盛:明末清初吸戏曲形式,发展傩堂戏、端公戏,流派纷呈。
近现代传承:改革开放后受学术界重视,列非遗名录,宗教性减弱,娱人性增强。
傩戏历经千年从原始祭祀到娱神娱人,再到现代文化遗产,见证了汉族文化的演变。

三、傩戏的分布
傩戏,作为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广泛流行于我国多个省份。具体主要分布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地,这些地区都有的傩戏文化底蕴。如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德江县傩戏在此地有着独特的传承与发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同地区的傩戏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的民间艺术相融合,形成了多种不同 和风格,如湖南、湖北的傩堂戏吸收了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傩戏的广泛分布和多样流派,充分展示了其作为汉族古老戏剧形式的魅力和生命力。

四、傩戏的特点
面具那可是独具匠心,堪称一绝。这些面具,都是用各种木材精心雕刻 的,形象夸张,色彩鲜艳,每一个都栩栩如生,仿佛能开口说话一般。这些面具,不仅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和身份的代表,更是傩戏神秘氛围的重要营造者。
傩戏的表演,也是充满了原始野性和诙谐幽默。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戏服奇特的面具,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在舞台上尽情地挥洒着汗水,展示着他们的才艺。表演,时而庄重肃穆,时而活泼灵动,观看者那叫一个目不转睛。剧情那也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不仅包含了宗教鬼神的故事,还故事、战争题材、民间传说等等,真可谓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不管是男女老能在这傩戏里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和情节。

五、傩戏的组成
这面具可不是普通的面具,是用各种不易开裂的木材,像樟木、丁香木之类的,精心雕刻而成的。每一个面具啊,者不同的角色和性格,有文臣武将、老翁少妇、神仙鬼怪等等,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色彩鲜艳,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那种神秘和庄严的氛围。
戏服,这也是傩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都是用快的颜色制成的,像火红、黄色、深绿之类的,特别显眼。而且,戏服上还有图案和装饰,例如道教符号、吉祥图案之类的,那可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演员们穿上就像是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一样,变得格外引人注目。精彩的剧情和表演,一般都是取材于宗教鬼神故史故事、战争题材之类的,特别引人入胜。演员们,会根据剧情的需要戴上不同的面具不同的戏服进行表演。他们的表演既庄重又活泼,既神秘又幽默的。
傩戏的组成,包括了面具、戏服、剧情和表演等多个方面的部分,都是那么地重要和精彩,共同构成了这独具特色的傩戏艺术。

六、傩戏的表演形式
主要包括舞蹈、歌唱、音乐和表演等等。舞蹈动作,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演员们通过舞蹈来表达出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歌唱,则是以山歌民谣的形式出员们在舞台上演唱出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歌曲,那声音,可真是悠扬动听;对白,就是在舞台上通过对话和交流来表现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除了这些基本的表演形式外,傩戏还有一些独特的表演元素,比如模仿表情的。演员们,会用他们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递情感和信息,让观众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情感和人物。
傩戏的舞蹈
在傩戏中,傩舞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演员们,会穿上各种华丽的戏服,戴上奇特的服装然后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示他们的舞蹈才艺。他们的动作,一般都是比较简单易学的,但有力量和韵律感。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伐,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而且,傩舞的道具和法器也是多种多样的。像斧、刀、枪这些兵器军具,铁链、桃剑这些法事器具,还有火把、蜡烛这些灯烛炮杖,都是傩舞中常见的道具。这些道具增加了傩舞的观赏性,更让傩舞充满了神秘和古朴的韵味。不同地区的傩舞,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像江西南丰的傩舞,就以其风格拙、粗犷豪放而著称。演员们的动作,既有力度又不失柔美,仿佛是在用身体讲述着一老而又动人的故事。
傩戏的音乐
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民族乐器来演奏的,像埙、古琴、大鼓、笛箫这些常见的乐器。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浑厚深沉,仿佛能穿越时空,把人们带到那古老的年代。还分为不同的种类。有祭祀性音乐,这是在傩仪开坛中唱奏的音乐,内是歌颂神灵、呼请诸神下凡护佑之类的。还有正戏音乐,这是傩艺师们戴上面具表演时的音乐,每唱一节歌词,就要敲一次锣鼓,合其尾音,烘托气氛。另外,还有插戏音乐,插在正戏中或安排在正戏结束后演出的折子戏所用的音乐,内容大多以农村现实生活为题格独特,形式自由。不同地方的傩戏音乐,还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像恩施傩戏的音乐,有着浓厚的“巫风楚韵”,总体风格质朴、古拙、缥缈。男腔简洁明快,女腔优美缠绵、蕴藉听起来啊,就像是在诉说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

七、傩戏的现状与保护案例
傩戏是让人既欣慰又担忧, 欣慰的是傩戏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今依然在很多地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区,傩戏仍然是村民们节日庆典、祈福驱邪的重要活动。每当到了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看到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穿上戏服、戴上面具,跳起那古老而又神秘的傩戏。然而,担忧的也是有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都发生的变化。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淡薄,傩戏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也面临着后继无境。再加上现代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冲击,傩戏的观众群体不断萎缩,其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因此保护傩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傩戏的保护力度一度提升。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节、艺术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傩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积极培养新一代的傩戏接班人,通过开设培训班所等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上这项传统艺术。
有些地方还把傩戏和当地的旅游产业结合了起来,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游项目。这样一来啊,不仅能让游客们领略到傩戏的独特魅力,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活力。例如池州傩戏,在池州,他们为了保护和传承傩戏,可是没少功夫。他们在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了个非遗文化展示馆,专门展示傩戏的魅力。还有主城区还建造了傩文化主题公园,让人们能在游玩中感受傩戏的文化氛围。更值得一提的们还把每年的正月初七至十五定为"池州傩文化艺术周",组织各种傩戏展演活动。
沅陵傩戏是湖南怀化地区的瑰宝。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项非化遗产,当地政府也是没少费心。他们不仅加大了对傩戏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励民间艺人开展传承活动,培养新一代的傩戏接班人。他们还通过举办文化节、览等形式,提高傩戏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傩戏的传承与发展中。
这些案例,都是咱们保护和传承傩戏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写照。虽社会的发展给傩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相信这项古统艺术形式一定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韦彩霞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健康管理专业)
来源:百姓社科